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

一、 重点实验室介绍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 “实验室”)于2016年12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实验室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立足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为解决北京及周边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的技术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二、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一)农田环境污染过程与机制:针对农田环境污染,开展不同点源与面源污染过程研究,解析土壤中氮磷、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转化过程与迁移规律,并探讨相应污染防控机制;

(二)农田污染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针对农田污染的生态类型,研发农业生产全过程减排减污减害技术,构建农田污染综合防控与修复技术体系,开展农田污染防控与修复等创新应用;

(三)农田污染防控模式构建与评价:针对农田污染的规律和特点,基于生命周期方法构建农田污染防控与修复的技术模式,开展农田环境污染全程管理技术研究和评价。

三、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

(一)将北京建成为我国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开发和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产品创制的研究中心,引领全国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研究领域的发展,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研究领域提供一个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

(二)在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取得重大突破,争取申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项,创新成果将服务于北京和我国农业安全生产,开发相应的防控农田环境污染的新材料与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对行业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培养一批科技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北京市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并将实验室建成为我国农业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的人才培养主要基地。

四、 实验室现有条件

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甲级资质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农业部桓台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和土壤-植物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室等的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质工程、环境管理与评价、土壤学以及植物营养学等方面的专家建成的。实验室拥有总价值2000余万元的科研装备和实验仪器,实验室面积已达2600平方米;并在北京海淀、房山、平谷、顺义、昌平、延庆等区县建立合作实验研究基地,随着实验室发展需求可再添置相关的仪器与设备。

五、 产学研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目前实验室在北京与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北农集团开展种养结合以及粪污循环利用方面的合作,同时和香港中向国际公司开展利用木本泥炭防控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合作,与北京沃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菜田清洁工程领域的合作;正在和顺义、延庆、平谷、怀柔、密云、房山等农业部门和种植园开展技术业务及培训交流合作;和北京市农委与土肥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在设施农业高效资源利用以及农田污染排放系数等方面开展全面的产学研合作。

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在实验室内部组织学术交流,持续发展和扩大与美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高校和相应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旨在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与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初步达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意向。

六、 学术委员及管理情况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魏复盛院士,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中刘宝存研究员、吴文良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国学、李振山、于宏兵、何孟常、李秀金、李季教授,梅旭荣、刘凤芝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李花粉教授担任副主任。实验室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5人,包括教授15名、副教授19名,讲师1人,已建成一支科研素质高、协作能力强的创新团队。

 

 

 

负责老师:李国学、陈清

  管理老师:袁京   jingyuan@cau.edu.cn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