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暑期社会实践】赴黑龙江建三江实验站实践小队——走进万亩稻田 探访现代农业
发布日期:2017-08-02浏览次数:字号:[ ]

 

 

摄影:张静 刘紫依

文字:通讯员 刘紫依 学生记者 刘梦琳

7月19日—7月23日,建三江实践小队来到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中国农业大学建三江实验站,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践调研,对小院的课题研究、建三江当地农场、农户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学习。

初识科技小院 了解现代农业

7月19日,实验站的师兄师姐为小队成员普及了建三江的农业情况,介绍了寒地水稻适应性栽培技术以及作物冠层传感器、卫星遥感应用等研究课题。

建三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气候温和湿润,且昼夜温差大,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因而适合粳稻生产,此处所产粳稻商品量占全国60%。小院所研究的钵育、侧深施肥、无人机测控等技术正是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之后的几天里,小队成员也来到田间地头,学习使用RapidSCAN仪器测量水稻田NDVI值并观摩了无人机从调试到成功飞行的全过程,亲身体验了一把现代农业的高科技产品。

参观八大农场 领略三江风光

实践的第三天,小队成员十分荣幸同建三江当地农业局领导一起参观了建三江八个有代表性的农场、农机示范中心和农业科技园。

这一天的参观可谓是大大颠覆了队员们对于种植水稻的印象。建三江地区土地辽阔,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了50亩,居全国首位。为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情况以及水稻总产量需求,各个农场都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例如胜利农场鸭稻共生、洪河农场鳅稻共生的生产方式,都是利用动物吃虫、吃杂草草籽又能翻动土壤的特点,种稻又养殖,双重获益;宽窄行栽种能极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超早育苗技术能够为13叶水稻等生长周期长的品种追赶农时,从而提高产量。“经过农场的参观我了解到了黑龙江建三江的农场全部都是大农场式机械化生产,早就一改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种地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队员胡安南感慨道。

寻访当地农户 体察民情民生

7月22日,小队驱车前往农户家中,针对水稻施肥、除草除虫、收益情况等问题进行采访调研,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而了解到建三江地区水稻种植的情况。

不少农户都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种植经验,他们热情地为队员们介绍了自家农田的耕种情况。从施用肥料的各元素比例到秧苗的合理密植,农户们对于每一方土地都有着精细的管理。对于近年来推广的新型种植技术和农机具,他们也表示十分支持,也愿意与科技小院合作种植试验田。农户卢叔对科技小院给予了高度评价:“老百姓种地一年比一年轻松,都是靠你们呀。咱种地还得靠科学!”小队成员还采访到了科技种植示范户张景会大叔,被他敢于尝试新技术,勇于创新的精神所触动。

队长谢文琳在随笔中的一段话道出了小队成员最真实的感受:“以前在学校学习过田间理论知识,这次亲眼看到生机勃勃的水稻田,听农户向我们传授经验,才深深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铭记建三江之行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做实验时不能光想着实验本身,还应当想想自己的实验能为农户真正带来些什么。”

科技小院是资环学院与农民相连的桥梁,“解民生之多艰”更是每一位农大学子的追求与责任。经过本次社会实践,相信小队成员都已心潮澎湃。“祖国的某一片土地正召唤着我们,而我们也定会脚踏实地,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葛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