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优秀毕业生专访】方慈: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发布日期:2018-06-16浏览次数:字号:[ ]

 


学生记者:王子彤

环境工程博士,中共党员;曾于世界排名第33位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留学1年;担任过校管乐团副团长、班级辅导员、研究生助管、党支部书记等学生职务;作为第一作者,已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2篇;参与研究并申请成功的专利多达7项……”这所有的阅历和荣誉都属于一人,她,就是方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9级应届本科生,2013级博士。能够交出这份丰富充实的大学生活‘答卷’,到底需要怎样超人的毅力和恒心。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方慈进行了采访。

由学感悟,寓悟于学

本科阶段成绩名列前茅,博士时GPA更是稳居第一,方慈学习的高效和富有条理有目共睹。任务一下来就马上完成,或者提前做好时间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是她的准则。正如“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对方慈来说,大学的课程整体压力比较轻,“不必陷入刷题‘读死书’的泥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富余时间的。”此外,对于她曾获得的多个管乐合奏一等奖等荣誉,方慈认为这也可以和平时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兴趣爱好是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丰富你的内心、充实你的生活,让你身心愉悦的同时,不那么感到孤独。我就是在管乐团期间,深刻意识到合作的魅力,当你耳边围绕着大家一起奏出的每一个音符,你就被征服了。所以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也是学习的一条途径。”

师他人长技,躬身以践之

实习、科研、留学,这些达成任意一项都可以受益良多的经历,如果碰撞在一起,对人的提高之劲和影响之深自然不言而喻。对于方慈,它们在她的生活中,其实也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实习经历像一个“指向标”——正是在环保公司的实习经历使她想要继续读博士。“很多事情只有亲自经历了才知道它的整个运行方式。”亲历方知不足,不足才引起渴望成长的“野心”。

科研经历,则像是汪洋上捕捞的“船只”——日积月累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搞科研是个成就感回馈很慢的一件事,我们常说它‘性价比很低’,所以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有毅力,可能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其实她起初并不喜欢写论文,因为不仅要理顺整个文章的逻辑,还要在表达上不那么直白枯燥,在讨论分析上精准到位,因此她鼓励自己每天只写2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文章终于渐渐有了崭新的面目。

留学经历,则是“望远镜”——先进、成熟的科研平台,顺畅的科研体制以及优秀的科研伙伴,让她体味到了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看到和别人的差距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有动力让自己更努力”。

在字里行间,记者可以感受到,她几乎抓住了任何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在她的生活中,“老师”和“机遇”无处不在,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她心中日渐明朗。

创新不止,有的放矢

方慈的简历上,还有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闪光处,那就是众多的专利成果。她解释,有很多都是老师的点子,“他是个很有想法的老师。”在想法成型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在推进过程中,又能产生与前人不同之处,因此会写专利把它们保护起来。幸遇贤师提点,她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培养了她缜密的思维逻辑。

此外,她也做过许多学生工作,在学习之余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我好像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可能是因为我是个喜欢折腾、不想让生活太单调的人,所以总给自己弄些事情做做。”就业助管的经历让她提前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因此在毕业最后一年,即使人还在国外,她也不忘每天查询就业信息,提前准备简历、熟悉行测题目等。她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后,方慈说出了她对同学们的建议和期许。“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她提到,“又一个过来人要告诉你‘那会是你最美好的时光’,有什么想做的就去试试吧。”

责任编辑:郑诗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