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曲周精神系列专访】张江周:力行而后知之真
发布日期:2019-07-06浏览次数:字号:[ ]

 

学生记者:陈兴豪

张江周,植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共发表文章4篇,其中2篇SCI,2篇中文核心,申请专利2项并获得了2015年度获得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小院网络“惠泽三农”杰出贡献奖、2016年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大会报告一等奖、2015-2018年连续4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业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身为博士的张江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广西金穗科技小院负责人。记者有幸采访他,分享他眼中的曲周精神。

作为土生土长的曲周人,张江周从小就听爷爷辈们讲述农大前辈改土治碱的故事。等到真正进入农大后,更加感受到农大老一辈人对农业,对农民的真挚的情怀。虽然现今张江周的工作地点并不在曲周,但是曲周精神对他有着深刻的意义,他骄傲地向记者说:“我们广西金穗科技小院成员所做的事,很好的体现了‘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

肩负使命,责无旁贷

眼见困难,积极应对。“当我们真正走到乡间,发现基层农民对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这需要更多的新一代青年人投入乡村振兴的队列,去服务农民。”张江周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当时我们在广西,当地蕉园土壤的pH3.7左右,但是适宜香蕉生长的pH5.5左右。这样的土壤酸化在当地特别普遍。”正因为张江周亲眼见到企业和百姓的需求,加之内心“解民生之多艰”的强烈责任感,促使他决心扎根科技小院,帮助大家脱贫。

亦师亦友,帮扶后辈。科技小院的师弟师妹们的文章写作和试验设计只有经过张江周的审核和修改后才会发给导师。截止到目前他已经帮助师弟师妹们设计了10多个试验,完成文章修改20多篇。“老师们精力有限,可能顾及不到所有学生,所以我应当承担起作为师兄学长的责任,在每年年初给师弟师妹们定好目标计划,给他们传递相关的经验……”张江周说道。主动分担导师工作压力,尽到了作为学生的责任;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充分体现了作为师兄的担当。私底下,张江周和研究生们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学习,共同为热衷的领域奋斗。“有人说一岁一个鸿沟,我觉得我和硕士‘小朋友’们的沟越来越深了。”谈到自己与学弟学妹的年龄差距,张江周忍不住笑着说。虽然张江周不在曲周工作,但是他在广西金穗科技小院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凭的是对“三农”事业的责任担当。

挥洒青春,奉献年华

张江周自从考取农大硕士学位之后,就一直扎根于科技小院,将自己的数载岁月挥洒在小院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刻上了曲周精神的印记。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一代代科技小院的工作者践行着“奉献”的曲周精神。46年以来,石元春、毛达如校长,辛德惠、张福锁院士等无数优秀榜样在曲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将汗水挥洒在中国的大地上。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被张江周所传承,“每一批科技小院学生都有曲周精神的传承。前人们的经验、想法、行事方法都会被记录下来,供给后人们参考借鉴。”张江周说道。每一代科技小院的工作者将自身青春岁月换来的工作经验保留传承给后辈,将他们的血液继续流淌在百姓的土地上。

聚沙成塔,革旧鼎新

多年以前,石元春等人用“水盐运动”理论、“浅井深沟”治理方案等措施改土治碱,科学、完善地将“盐碱地”改造成“米粮川”。现如今,张江周弘扬农大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在农业科技前沿孜孜求索,用“科学”武装完善自我。

日积月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即便农忙时候,也会在晚上抽出时间阅读论文文献,在非农忙时候更是要加大阅读文献的能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断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前沿的知识技术,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

秉承科学的态度。张江周谈到:“例如研究香蕉,我们必须进行一些科学的试验,找到最好的生长阶段开展工作,以及找到相应的采收处理办法。”

“土方法”和“新点子”相互碰撞。谈及理论知识和农民积年的种植经验是否会冲突。张江周的答案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完善的关系。农民们对于作物生长周期的准确把控和科学的施肥管理方法相互结合,能够起到扩大产量,减少资源浪费等事半功倍的效用。

身为农大的学生,无论是在校园课堂还是乡间地头,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是支持我们开拓创新的前提。

一枝一叶总关情

心系百姓,为民谋福利。“最开始的研究会遇到老百姓不信任的问题。百姓们不信赖你的科研成果,导致理论很难投入实践。我们就在实验田上用自己的技术增加产量,创造收益,让百姓们眼见为实,真正信赖我们。”张江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切切实实地让农民们看到收益,调动农民积极性,认可科学技术,真正做到为民着想,带领大家致富。

46年来,农大师生坚持一切为了曲周人民,一切依靠曲周人民的原则,与曲周人民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亲情。张江周也能够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保持着与农民、群众密切的联系,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在采访的最后,张江周呼吁农大学子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结合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生产存有一定的界限。书本上的作物病理症状在生产一线中会有不同的产生原因,更加的复杂多样。”张江周通过香蕉叶片黄化的例子向记者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纸上谈兵”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行胜于言”,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46年来,扎根曲周这片热土的农大师生们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而曲周之外,像张江周一样的科技小院工作者们也传承、践行着光荣的曲周精神,在全国无数的科技小院中发光发热,为国家三农事业开拓创新。肩负着为民排忧解难,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问题是我们农大学子的职责所在,我们当以传承“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为己任,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星火燎原之势,继续将曲周精神发扬光大,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力量。

 

责任编辑:初明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