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日期:2020-12-15浏览次数:字号:[ ]

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青年学者论坛

会议日程

20201217日)



 

报告人简介

朱鹏

美国Purdue大学博士,现为法国气候环境实验室博士后。主要研究兴趣为遥感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博士期间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构建了美国玉米产区的玉米生长关键节点的时间信息,该研究为提高农业产量模拟精度,农业系统对气候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提供了重要特征信息。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Journal of Climate,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在国际会议作报告5次;参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宇航局,美国农业部等研究项目。

 

刘兵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系统模拟与数字化设计方面研究。研究成果定量解析了我国小麦主产区极端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系统构建了极端高温下小麦生产力预测模拟模型,为利用模型准确预测区域小麦生产力提供了量化工具和平台;综合利用多模型集合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区域和站点等不同尺度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有效降低了基于作物生长模型评估气候变化效应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在包括Nature Climate ChangePNASGCBJXBAFM等相关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赵闯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博士后。2012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生态系,并于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作物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首次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评估了气候变暖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开发了全新的适合全系作物模拟的作物机理模型——SIMPLE,主要应用于非粮食作物的模拟和应用;参与了国际作物模型比较计划 (AgMIP),系统研究了作物模型的改良、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等问题。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PNASNature Sustainabilit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数10余篇。

 

冷国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球系统模式与全球变化研究,研发的农业水文参数化方案被美国能源部地球系统模式采纳。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近3000次。兼任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名誉研究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Geoscience Data Journal副主编。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课题,中组部人才项目等。

 

 

覃章才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致力于以自然和能源为突破口寻求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加入中山大学前,工作于美国能源部/芝加哥大学Argonne国家实验室,作为PIco-PI主持多个科研项目。所主持和参与研发的多款环境生态耦合模型,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认可和应用。曾为美国能源部、农业部、环保署及多家大学、科研机构提供科技咨询。主编和参编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美国能源部专著三部。目前担任国际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Agronomy Journal 的编委和副编委等职。覃章才教授分别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获得双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贺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专注于土壤—作物—大气系统下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和作物生产系统的动态分析与定量表达、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研究成果旨在为农业资源和气候资源高效利用、作物栽培管理和定向育种提供依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1项,主要参与UNEP国际合作项目1项。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评审编辑。

 

王靖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农业气象系主任,入选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青年新星A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Field Crops Research》编委、AgMIP-Canola共同负责人,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委会秘书。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大北农”青年学者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为《Global Change Biology》、《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30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刘志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农业大学首批“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青年新星。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农业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体系影响与适应研究。担任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灾害风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同时参与973计划、全球变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课题多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及参与完成著作8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孟现勇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农业气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水文耦合与水旱灾害研究,致力于通过数据同化、模式耦合技术、大数据技术及3S集成技术为我国基础科学发展与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在基础数据方面:其主导建立了覆盖整个东亚地区的40年气象再分析数据集CMADS,已经收到来自世界范围内近2630个团队用户的申请,CMADS已支持国内外近400篇文献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农业面源项目指定以CMADS作为主要输入数据。在科学应用方面,其为我国防汛抗旱建立多套洪水预警系统及防洪决策建议,预测精度高。大部分建议被北京市政府、中央相关部门采纳,并作为中央统战部、北京市政协及2020年全国两会重要提案。目前担任自然集团(NPG)旗下SCI刊物《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中科院SCI卓越刊物《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s》责任编辑、瑞士SCI刊物《Atmosphere》刊物客座主编。至2020年,已在专业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通讯发表SCI 25篇。

 

赵锦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优秀人才”和“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青年新星B类入选者。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灾害对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的影响与适应、农业系统模拟领域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均刊发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Climatic Change》、《Field Crops Research》和《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全球气候变化、农业气象和农学类主流期刊上。目前承担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两项,主持完成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主编及参与完成著作3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