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留学基金委“以‘双碳’目标驱动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第二期(执行期3年,2025-2027年)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合作,聚焦“双碳”目标驱动的循环农业发展领域,围绕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减污降碳、农田养分循环与培肥固碳、气候变化适应与农业减碳、生物多样性与农业汇碳四个主要方向,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25年拟资助4名优秀硕士毕业生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时选派2名优秀博士及4名博士后进行联合培养,欢迎符合条件的本校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积极申报。
一、招生类型、培养模式与学习费用
(一)“1+3”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称“1+3”博士)
1.学制:原则上不超过4年,即48个月。第1学年(12个月)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践交流,第2-4年(36个月)在国外录取院校进行学习、研究和科研实践。
2.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由中外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所修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录取高校博士学位授予标准,获得该校博士学位。
3.学习费用:第1学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就读期间由中国农业大学导师提供助研津贴和科研费用,之后2-4学年在墨尔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或西澳大学就读,合作导师需要提供学费(或者免除学费)和科研费用。在国外就读期间,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奖学金生活费(以当年CSC规定为准),包括生活、保险等费用和一次性往返机票费用。
4.2025年第一轮选派规模:2人。
(二)“2+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简称“2+2”博士)
1.留学期限:24个月。
2.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由中外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3.学习费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助研津贴和科研费用由中方导师提供。在墨尔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联合培养期间不需要支付额外学费,科研费用由外方导师提供。在国外就读期间,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奖学金生活费(以当年CSC规定为准),包括生活、保险等费用和一次性往返机票费用;
4.2025年第一轮选派规模:1人。
(三)博士后
1.资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24个月)。
2.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由中外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3.学习费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助研津贴和科研费用由中方导师提供。在墨尔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联合培养期间不需要支付额外学费,科研费用由外方导师提供。在国外就读期间,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奖学金生活费(以当年CSC规定为准),包括生活、保险等费用和一次性往返机票费用;
4.2025年第一轮选派规模:2人。
二、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热爱祖国,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3.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及留学国家、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详见https://www.csc.edu.cn/article/2100)。
4.应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大气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等相关专业。
5.“1+3”博士招生,采用全球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符合条件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毕业一年以内的学生可报名申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0岁(199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6.“2+2”博士生选拔,应为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须经导师同意),年龄不超过32岁(199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派出前需按学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安排完成课程学习、博士生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等培养环节。
7.博士后选拔,须为项目单位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在职青年科研人员。其中,应届博士毕业生派出前应确保获得博士学位;学生需取得博士学位,毕业专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大气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相关领域。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确保完成国外学业回国后方可出站。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8.有下列任一情况的申请人不得申报本项目: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资助;已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且在有效期内;正在申报其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尚未公布录取结果;曾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未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擅自放弃且时间在5年以内,或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放弃且时间在2年以内(因疫情原因申请放弃公派留学资格或资格有效期内未能派出的除外);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服务尚不满5年。项目有特殊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9.符合2022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规定的其他申请条件。(详情见CSC官网: https://www.csc.edu.cn/article/2092)。
三、申请方式和要求
(一)申请方式
邮件申请。自招生简章发布之日起,申请人可按照以下申请材料要求,将申请材料按顺序合成一个PDF文件发送到指定邮箱:林老师(linmj@cau.edu.cn ),邮件名称必须为“姓名+攻博/联培博士/博士后申请+申请方向”。材料符合要求后将收到确认邮件。
(二)报名流程
自主登录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网确定上述四个方向之一的意向导师(即中方导师)→在意向导师的指导下联系确定上述三个院校的合作导师(即外方导师)→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申报材料填报并发送至报名邮箱。
项目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2月22日
确定推荐人员公示日期:2025年2月26日前
人员报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2025年3月1日-10日
(三)申请材料及要求
请将以下所有材料按顺序合成一个PDF文件发送(项目报名信息统计表除外),不接受多个文件的压缩包。
1.“以‘双碳’目标驱动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报名表(见附件1,按要求用中、英文双语填报);
2.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计划(见附件2,中文填报);
3.国外就读的研修计划(见附件3,英文填报)
4.海外高校导师邀请信或者录取信
5.硕士/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可提供在读证明);
6.英语成绩证明: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及留学国家、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详见https://www.csc.edu.cn/article/2100);
7.学生证、身份证件扫描件;
8.文章、专利、获奖、参与科研项目等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四、 选拔原则与程序
1.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2.初审环节:申请者按照本简章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报名。项目组组织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名单将在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3.复试环节:①由项目办公室提交初审合格的名单至各研究方向审核小组;②各方向根据报送材料确定并通知复试人选准备面试;③中外双方导师共同对进入复试的申请人进行三方视频面试,综合考核评估申请人的教育经历、学术背景及科研潜力等基本情况,并将复试成绩报送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研究确定录取名单并在学院网站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项目联系人指导拟录取人准备申请材料并进行网上报名,学校审核申请材料后上报至国家留学基金委。
五、 派出与管理
1.中方在中国农业大学组建导师组,负责学生选派和咨询管理。
2.此次申报派出具体时间以校方录取通知为准,被录取人员的留学资格有效期保留一年,未按期派出者,留学资格自动取消。擅自放弃留学资格者,五年内不再接受其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请。
3.派出研究生的管理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生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与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布的派出与管理办法执行。
六、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林老师
电子邮箱:linmj@cau.edu.cn
联系电话:010-6273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