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一、重点实验室介绍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于2013年6月正式挂牌,实验室主要依托生态学和相关学科,旨在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病虫害,促进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一)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生态控制: 研究利用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调控病虫草害发生与危害,重点在有机农业农田尺度,研究作物物种和品种的时间和空间配置、Push-pull(趋避-诱集)系统对病虫草害防控的作用及其机理;

(二)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调控、养分高效利用和有机栽培与土壤生物调控机理,重点研究有机农业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动物之间的互作机制,以及保护性耕作、堆肥和微生物菌剂的使用、生物炭等技术对植物和土壤健康的生态调控作用与机理;

(三)有机农业优化模式与调控:研究山区立体种植、平原设施蔬菜、都市有机农庄等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自然与生物资源,建立和优化有机农业生产模式。

(四)生物多样性(特征)与气候变化:研究大尺度的生物计量学、长时间的植物物种变化机制以及生物与气候变化关系。

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

一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揭示生态互作有效利用资源和增强系统抗逆性机制,为有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建设的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平台;二是建设成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国际研究与交流中心。

四、实验室现有条件

本重点实验室依托生态学一级学科及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相关学科,研究基地主要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北京昌平区有机果树试验基地、北京平谷区有机果蔬试验基地、北京延庆区有机农业蔬菜和养殖业生产基地、北京汇源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义区有机产业示范基地等;京外试验基地包括山东桓台华北集约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山东博山有机农业试验基地、河北曲周、肃宁有机蔬菜基地等。并得到“211工程”、“985工程”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的资助,校内现有实验室面积1925平方米,科研配套设施人工气候间60平米,智能温室1000平米,大型仪器设备30多套件,累计资产1800万元。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实验室已经与美国、德国、瑞士、丹麦、韩国、日本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参与中国有机产品标准(GB19630)制修订及与国际互认工作,主持完成《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部“有机产品认证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等数十项相关重要研究。自2009年以来曾多次举办和参与国际有机农业研讨会,受到广泛关注。

六、学术委员及管理情况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1名,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中骆世明、王慧敏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欣、李凤民教授,梁文举、闵庆文、于振良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文良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李隆、李季教授担任副主任。重点实验室共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占总人数36%),讲师2人,实验师1名,外聘实验室管理人员1名。

  

  负责老师:邵小明

  管理老师:王兴

  仪器联系老师:3525825075@qq.com



2017.11.7公共实验室仪器设备收费标准 (2).xlsx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