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刘梦琳
彭骁阳,中共党员,资环学院土壤与水科学系土壤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等荣誉。面对他的履历表,记者惊叹到这是一份怎样丰富多彩的人生答卷,优异的学习成绩、丰富的科研经历、惬意的课余生活、还有美好的爱情,用“完美”来形容他仿佛一点也不牵强。
优秀的背后是永恒的坚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科学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兴趣促使他做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大胆决定,也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作为跨专业考研学生,他积极补修以前未学习的课程,一次不落地旁听补修的课程,同时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理论,过着“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回想起这段时光,他把“尽力而为,享受青春”这八个字送给自己,也送给所有的求学者。青春是该拼搏的年纪,尽力而为才能不负韶光。
丰富的科研经历是他大学生活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校期间,彭骁阳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开展了多项创新性科学研究。做科研工作,彭骁阳也不觉枯燥、不畏辛苦,一直保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试验田记录数据、完成采集取样工作,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位置;积极与导师和同事沟通交流,求教科研论文写作和修改技巧;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工具,广泛阅读国内外科研论文和文献,了解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已在SCI农林科学一区期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就是对他的付出最好的证明。此外,他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和活动,并做口头学术报告,通过这些会议的历练,他的口才得到提升,曾获2014年度中国土壤学会全国学术研讨会“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和2016年度北京市土壤学会青年学术演讲赛一等奖。
至于学生工作,彭骁阳更是尽职尽责。他在博士期间担任班长,收集汇总了各同学的专业、寝室号、手机号以及社交网络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向大家共享,并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熟悉、交流和联系。
单调的科研与学习生活之外,彭骁阳充满了当代青年人的活力与朝气。他喜爱篮球,坚持跑步;又热衷音乐,闲暇之余总是吉他和口风琴伴他左右。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让他从枯燥的科研和学习中抽离,心情得到放松和休整。
在农大五年的求学时光中,彭骁阳竭尽全力奋力拼搏,同时也享受着绚烂美好的青春。毕业后,他将作为选调生进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工作。他说:“回四川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打算。希望今后能用我所学,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为优秀毕业生,他今后迈出的步伐将更加从容,他的眼神也将更加坚定,他会一直奔跑在青春的路上。
责任编辑:葛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