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暑期社会实践】赴广东开平实践小分队:潭江旖旎润两岸,粤农辛劳育四方 | ||||||||
| ||||||||
摄影:郑丁瑀 文字:通讯员 周馨蕾 学生记者 徐梓楷 7月18日,赴广东开平社会实践小分队抵达广东开平,就开平农业运作模式展开了为期五天的调查与探索。 初抵开平,悉农业概况 小队初到开平,稍作整顿,随即拜访当地农业局。在与农业局领导的交谈中,了解了当地的农业概况——开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的环境为果蔬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当地主要种植火龙果、青枣、莲雾等热带水果,辅以蔬菜种植;当地农业人继承了优良的传统种植方法,在此基础上也不忘对科技的创新。 深入农场,晓实地实情 7月19日上午,队员来到了优泽生态园进行参观学习,此农场以种植火龙果为主,养殖业为副兼具休闲旅游、果产品加工,形成了创新的立体农业运作模式。小队到访前下过一场大雨,土地尚有积水,挂果开裂众多。农场负责人与实践小队谈到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劳动力不足,并对小队成员表达了期望:“希望能通过你们的创新解决问题。”下午,小队前往鸿懋农场了解当地的蔬菜种植情况,农场负责人谈到,他归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土壤改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能改变现在农业对化肥的不健康依赖状况,让消费者吃上真正健康的蔬菜。 7月20日,小队奔赴一大型粤台合作农场,该农场对莲雾、青枣、火龙果等热带水果在保留传统种植方式之上,对新的种植方式的尝试与创新,农场经理陈女士介绍道:“我们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这一块的探索,现在农场正在做棚内外种植莲雾的对比实验,探索在棚外种植莲雾的新方法。” 奔赴江门,探新兴之路 在实地了解了当地种植状况后,小队成员连夜查找资料学习相关内容,总结所见所思,带着问题前往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寻求答案。该基地的科研人员给小队成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对于人力与降水问题,提出了两个解决方向,引进机械设备或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对于土壤修复问题,了解土壤修复实验室里对此问题探索的最新进展;在化肥依赖方面,小队成员参观了该基地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鱼菜共生研究项目,看到了一个值得期待的绿色农业愿景。 队长王昊翔在他的笔记中写道:“在劳动力短缺和环境因素不理想的处境下,他们在积极往创新的方向上迈进着,大胆引进、改良新品种,积极尝试引进新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开平人热爱这土地,他们不希望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去破坏所深爱的坤舆。” 结束了开平之行,队员们全面了解了开平农业的运作模式,看到了现代农业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看到了当地农业工作者面对困难毅然向前的努力与决心。明农业之艰,感农业人之坚;解民生之多艰,农大人始终在路上。 责任编辑:葛闫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