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五四青年榜样丨徐志程——“大我”为基,前行不辍
发布时间:2021-05-01 来源: 资环学院 访问次数: 文字:[ ]

学生记者:毛佳俊

日前,徐志程荣获“五四青年标兵”的称号,这与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不懈行动是分不开的。作为“五四青年标兵”,徐志程力求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徐志程,汉族,中共党员,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徐志程近两年在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以一作发表6篇,累计影响因子38.8。曾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第一届我校有机资源循环利用专题研讨会暨环境领域研究生论坛”学术报告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此外,基于自己的科研经历,积极参与多项垃圾分类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厚积薄发,艰苦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苦练本领,增长才干,这是徐志程读博期间的日常。徐志程认为读博的主要目的在于科研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而撰写文章和设计实验则是博士最重要的两个能力。入学之后的半年,徐志程没有急于开始撰写论文,而是每周精读两篇高质量论文并撰写英文总结。这不仅让他了解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撰写论文时逻辑严谨,语句简明,中稿率高。

实验设计能力则需长期的积累,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了解和平时的观察思考能让研究方案更具创新性。此外,与导师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实验设计中问题的修正。

应用所学,投身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徐志程也在亲身践行这一点。去年7月,徐志程参与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示范村项目”,验收门头沟区、大兴区及房山区乡镇的垃圾分类情况。通过严谨验收和细致讲解,减少了该地区的资源浪费,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此外,徐志程还担任 “可持续发展,青少年在行动——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活动技术顾问,负责视频课程录制、技术指导及报告撰写等工作。科学的指导和耐心的回复不仅有效培养了青少年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意识,也证实了厨余家庭堆肥的可行性,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为改造升级北京市厨余处理厂现有的运行工艺,在去9月,徐志程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厨余垃圾与高碳源农林废弃物协同快速堆肥处理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提高厂区处理量,而且还减少了温室气体及恶臭气体产生,实现了环境质量改善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支撑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五四精神,前行动力

徐志程认为,五四精神告诉我们只有青年有理想,民族才能有希望,所以我们的目标不能只为了自己。只有把大我建立在小我之上,心中想着做的每一个试验、发的每一篇文章能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福利,这样才会更有动力做试验写文章。

获选“五四青年标兵”后,徐志程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想对广大青年说:“希望同学们在科研和学习的道路上能够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当在这条道路上会遇到不顺时,要记住但行好事,不忘初心。在这条路上发挥青年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陈兴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