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中农气象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14浏览次数:字号:[ ]

报告题目1CMIP6多模式预估的21世纪水文气候和干旱变化及成因

报告人:赵天保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2:大气气溶胶“光学-微物理-化学组分”特性遥感反演最新进展

报告人:李雷  副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2420 14:00-16:00

腾讯会议ID 517-213-216

密码:210420

主持人:王靖  教授  wangj@cau.edu.cn

 

专家简介:

赵天保,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旱气候变化机理、归因及可预报性和预估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课题、以及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已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60多篇),相关成果被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以及PNAS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 AdvancesEcology LettersReviews of GeophysicsTop期刊论文多次引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是《第四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贡献作者,也是Nature Communications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Journal of Climat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30余种期刊的评审专家。

 

李雷,2018年获法国里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围绕气溶胶组分-光学辐射特性反演及其气候环境效应这一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RSE, ACP, JGR-A, STE, AR等多个国际大气科学领域主要期刊发表SCI论文近30篇,合著英文专著1部。李雷博士利用大气气溶胶主要组分(黑碳、棕色碳、有机碳、沙尘、氧化铁、可溶性盐和水分等)在光学特性(散射和吸收光谱特性)、粒径特征、吸湿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建立了适用于卫星和地基遥感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组分等效模型,并将其耦合在国际先进的GRASP(General Retrieval of Atmosphere and Surface Properties)算法中,在国际上较早实现了气溶胶组分卫星反演,建立了未曾见到的气溶胶组分卫星遥感全球分布数据集,并全球共享。研发了首个国产高分5号卫星多角度偏振DPC气溶胶组分反演算法,有效解决我国多角度偏振卫星遥感“卡脖子”关键技术,使我国多角度偏振卫星遥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及关键技术应用在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北京市气象局生态遥感平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