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支部风采
资环学院本科生气象党支部联合环境243团支部开展“访红迹 忆峥嵘 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26 来源: 资环学院 访问次数: 文字:[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党团一体化建设,切实增强党建的引领作用,本科生气象党支部联合环境243团支部开展“访红迹 忆峥嵘 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设计“觉醒年代”研学专线,重走五四之路,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北大红楼、中法大学旧址等红迹景点,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革命活动,引领全体支部成员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担当本色、奋发有为,彰显青年风貌,勇担复兴责任。此次活动共有来自四个年级的40余人参与。

10月26日下午,本科生气象党支部和环境243团支部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集合。《新青年》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刊物,在党的创建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青年》编辑部也是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我们重走五四之路的第一站。同学们在这里参观了陈独秀的故居和编辑部旧址,在一张张老照片和旧摘抄中重温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尽管《新青年》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载体,它记录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时代的长河中永垂不朽。在参观过程中,本科生气象党支部还为同学们准备了精致的明信片,便于同学们盖章留念。

在参观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后,同学们步行至北京大学红楼进行参观。北大红楼里共59个展厅,依次介绍了:“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举爱国旗帜,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种,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六个部分的内容。北大红楼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

展厅中的历史图片、珍贵文物、全息影像,以及音频导览的生动讲述,让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重回历史。通过参观,同学们学习了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等党史内容,回顾了近代百年中仁人志士们“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伟大革命实践。

在参观完北大红楼后,同学们继续沿“觉醒年代”研学专线步行至中法大学旧址参观。通过参观,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逐步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实践并逐步本土化的过程。

最后,同学们填写本科生气象党支部设计的问卷,巩固今日学习内容,并提交今日参观感想。本科生气象党支部积极分子刘晓霏表示,在陈独秀旧居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我们见证了《新青年》的起源和发展;在北大红楼,我们追随先辈追求真理的步伐,惊叹于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在中法大学旧址,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沃土上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通过本次活动,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历程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受益匪浅。环境243团支部团员张乐表示,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北大红楼,曾经历史书上单薄的几页,竟然如此丰富,在五四运动前夕那个用于筹备的教室里,白色的旗帜,黑色的字体,一笔一划是中国青年的脊梁,激励着她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觉醒年代”研学专线,同学们重走五四之路,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革命活动。在未来的工作中,党支部将继续加强党史教育,党员们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