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资环学院程凌云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总结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 资环学院 访问次数: 文字:[ ]

122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色智能复合肥创制与产业化(2023YFD1700203)”2024年度总结会议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顺利召开。项目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申建波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申建波教授主持。首先介绍与会领导和专家,随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题主持人程凌云教授对课题三“绿色智能复合肥创制与产业化”2024年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课题2024年的工作进展、考核指标和成果、2025年的工作计划。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左元梅教授、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匡家灵经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阳副教授、黄成东副教授分别对子课题年度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

年度总结会任务报告实况

会上针对本年度完成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项目首席赵秉强研究员表示,2024年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保质保量完成了本年度任务和指标,针对课题2024年的进展主要强调两点,第一点是创新,在智能材料上创新,在工艺上创新,产品设计上创新。第二点,要实现智能材料、工艺、产品生产要上下游一体化研究。着重要探讨如何将智能材料、智能产品和智能生产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现场互动交流

申建波教授针对每一个子课题遇到的困难提出可行性建议,并鼓励各承担单位和课题主持人继续立足研究内容,开创高效创新体系,高质量推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课题一主持人袁亮研究员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和对铁载体研究的看法。他提到,铁载体对于双子叶植物尤为重要,而北方磷有效性差的原因可能是钙的问题。他还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粮食作物,以及微生物铁在提高质粒微量元素方面的应用。此外,袁亮老师还讨论了微生物铁载体的成本和效果问题,认为生物合成可能比人工合成更具有优势,尤其是在成本和效果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课题二任务负责人李燕婷研究员就课题经费管理与使用问题提出了建议。强调了专款专用和独立核算的原则,所有支出都与课题研究相关。

最后,课题主持人程凌云进行了总结,提出加强子课题内部沟通,着重上下游一体化研究,聚焦各课题研发重点,充分讨论项目实施方案,高度总结凝练研究成果,并期望2025年课题组所有人员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专家、课题负责人、骨干和学生代表共计2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