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时期,革命者常以笔为犁,用诗词记录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感悟革命斗争下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3月20日下午,资源与环境学院关工委委员张从带领本科生生态党支部开展“毛主席诗词与党史学习”系列党课第二讲,资环学院各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及部分积极分子参与学习。
毛泽东诗词容涵深厚、影响深远,是“诗史合一 诗哲合一”的革命文学形态,是持久弥新、宏大高远的精神食粮。党课开始,张从简要对上一讲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从《沁园春·长沙》到以“渔家傲”为词牌名的中调,各支部成员感受着青年毛泽东在革命高潮风起云涌之际勇立潮头的胸怀大志,也体会到大革命濒临失败之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革命前途不变的坚定信念。
伴随着张从深入浅出的讲解,革命历程的伟大画卷缓缓展开:从《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心潮澎湃到《清平乐·六盘山》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责任叩问;从《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胸襟,到《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中“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对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支持赞许,革命领袖毛泽东伟大的爱国之情、为民之心跃然纸上。
毛泽东的诗词,情怀博大,气势雄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所说,毛泽东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构成了毛主席诗词的独特内涵和美学品性。
本次党课中,张从以文为介,传达毛泽东诗词中的意境,学习中国共产党史,领悟爱国主义精神。资环学院本科生生态党支部成员表示将继续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与思想境界,秉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肩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