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号召,推动青年学生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4月3日下午,本科生环境工程党支部承办关工委“资生助学”——“毛主席诗词与党史学习”系列党课学习第四期活动。学院关工委委员、环工系退休教授张从带领资环学院各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学习。
张从教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从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讲起,联系时局,再对文本进行深入赏析,剖析伟人心境,带领大家深入理解毛泽东诗词,学习峥嵘岁月下的党史。
张从教授从1961年毛泽东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讲起,“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毛主席给郭沫若同志和诗一首,告诫人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大多数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这首诗以艺术的形式概括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给共产主义战士指明了斗争的策略。
接下来讲到饱含理想主义情怀,宣扬自信自强精神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张从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这首词背后的深刻内涵与历史背景:当时中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等农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同时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十分猖獗,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如何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发愤图强、勇往直前、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毛泽东思考和关切的一个重大问题。于是有了这首词的问世。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象征着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毛泽东以此鼓励大家要敢于战胜困难。词中赞颂了理想信念的坚定、逆境中的不屈不挠,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精神价值,值得我们青年党员学习。
张从教授的解析鞭辟入里,通过旁征博引的手法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激励了在场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使同学们更加坚定入党初心。本科生环境工程党支部赖先璐表示将会深入学习党史,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和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