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科技小院立德树人平台的育人功能,将全国典型科技小院作为耕读教育的实践平台和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有效推动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为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自找苦吃”提供更多选择,我院决定开展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赴科技小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重要回信一周年—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
二、活动时间
2024年7月—9月
三、参与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四、实践内容
(一)“扎根科技小院,投身乡村振兴”专项
1.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活动。开展涉农企业、涉农项目发展咨询,农副产品助销及包装设计、品牌建设、农村文旅宣介、农业合作平台搭建、农业合作社发展等活动。参与电商运营、经营管理等培训活动。
2.现代乡村治理参与活动。参与和体悟村民自治、村级议事、村务监督、协商民主等村级治理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倡导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法治宣传。
3.乡村规划建设献策活动。开展献智献策乡村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村落整体规划与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活动,开展乡村特色标识设计、农村文化产品设计等活动。
4.乡村公共服务志愿活动。开展支农、支教等活动,开展节约粮食活动,开展留守儿童课业辅导、才艺教学等服务,开展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水体整治等公益活动,开展防灾减灾、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宣传。
5.农业农村科技支持活动。开展农业科技政策宣传、农技宣传推广,提供土肥管理、绿色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自然灾害预防等科技支持。
五、实践要求与保障措施
1.各实践团队按照活动要求(附件1),奔赴实践地开展活动,实践地清单见附件2。附件中的科技小院可为各校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各小队可直接与清单中科技小院联系落实社会实践有关事宜。
2.实践活动均以团队形式开展,小队人数控制在5-10人,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每个团队需至少联系一名指导教师。
3.各实践项目需做好过程性宣传工作,主动向校内外媒体投稿;按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结项材料。
4.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按要求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顺利结项的学生将获得暑期社会实践2学分。
4.社会实践项目的经费支持以奖优的形式执行,具体奖优比例与奖金金额参照队伍规模统筹实施,后续另行通知。
六、工作安排
(一)立项申报(6月14日-6月20日)
1.校团委暂定于6月17日晚19:00在三教102召开宣讲会,对感兴趣的师生进行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方案解读与答疑。学生结合实际选择专项申报。
2.系统报名: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均为团队项目,各位同学需按要求自行组队,需要项目负责人在校内平台办事大厅-1808社会实践项目管理-“扎根科技小院,投身乡村振兴”专项报名上传立项材料,截止时间为6月20日晚23:00。立项材料要求详情见附件3。
3.立项提交材料:
(1)立项申报书(附件3-1):word版本,命名为“1.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立项申报书”。
(2)立项信息表(附件3-2):excel版本,命名为“2.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立项信息表”。
(3)安全责任书(附件3-3):所有队员亲笔签名后的PDF合并扫描版,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安全责任书”。
上述相关材料模版详见通知附件3。以上材料打包后,命名为“2024暑期社会实践+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由实践小队队长于6月20日24:00前,发送至邮箱zhfentuanwei@163.com。团队负责人需扫码加入群聊,便于后续通知。
(二)审核与培训(6月中下旬)
校团委与资环学院将对报名小队情况开展立项审核,对组建的实践小队的编队情况、实践内容、时间安排等进行审核备案,公布入选小队名单。
校团委暂定于6月底在东区公三招聘大厅召开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动员暨队长培训会,为所有立项通过小队开展必要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将通过校团委微信企业号和资环学院微信群向小队负责人通知。会后将组织相关团队项目领取队旗、队服等实践物资,为团队项目成员购买人身保险。
(三)实践出行(7-8月)
各小队要力争高质量完成社会实践任务,发扬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与农民的感情,严格做到“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各小队要及报送实践活动新闻,加强实践成果的整理和汇集,包括实践日志、实践总结、访谈记录整理、调研数据处理、图片视频等。
(四)结项与评奖评优(9月-10月)
1.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实践小队按照通知要求提交结项材料,结项材料见附件4,提交的材料格式要求如下:
(1)调研报告:PDF、word版本各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撰写格式参见附件4-1。均命名为“1.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调研报告”
(2)总结报告:所有立项成功的实践项目均需提交社会实践项目总结报告1篇(PDF、word版本各一份),字数不少于4000字。撰写格式参见附件4-2。均命名为“2.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总结报告”
(3)宣传成果:以文件夹形式提交,文件夹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宣传成果”,文件夹内需包含新闻稿、影像材料和宣传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①宣传资料:将小队所有公开发布的宣传推送和媒体报道链接汇总整理至Excel文件中(模版详见附件4-3),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宣传资料”。
②新闻稿:各实践项目需按照模板要求提交1篇实践新闻稿,每篇稿件字数为600至800字左右,须包含精选实践照片两张,其中有一张需含全员的合影照片。具体要求见模板(附件4-3)。(word,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团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新闻稿”)
③影像材料:结项时团队项目需提供不少于8张精选实践照片,以恰当名字命名并提交高清原图。所有项目需提供不少于1段原创精选视频,视频长度为1到5分钟,体现正能量,生动展现实践过程。(文件夹,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影像材料”)
(4)反馈材料:文件夹,命名为“4.项目所在学院简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反馈材料”,撰写格式参见附件4-3。文件夹内需包含实践地区反馈(选交)及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总结表。
①实践地区反馈(选交):word文件,命名为“4.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实践地区反馈”。具体要求见模板(附件4-4)。
②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总结表:所有含指导教师的项目需填写指导教师情况总结表,认真梳理总结指导过程与问题建议。(word,命名为“4.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总结表”)
(5)结项信息表:需准确填写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个人信息。不得在立项基础上增加人员,不得将未实地参与实践活动或相关工作的纳入结项信息表,暑期社会实践学分在校期间只能认证一次,不可重复认证。(excel,命名为“5.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结项信息表”)
(6)主题征文:每名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均需撰写一篇主题征文。具体要求见模板(附件4-6)。(word,命名为“6.项目所在学院全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主题征文”。所有征文放入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6.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主题征文”)
(7)其他(选交):如有要求提交的其他结项材料,请参照上述命名方式恰当命名,一并提交。
各小队在截止日期前将结项材料上传至校内平台办事大厅-1808社会实践项目管理-“扎根科技小院,投身乡村振兴”专项,并将材料打包发送至资环分团委邮箱zhfentuanwei@163.com。
2.校团委及资环学院对结项材料进行审核,确定结项名单和学分认证名单并予以公示和协调学分录入。组织开展评奖评优,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为获奖项目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七、其他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疫情、汛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校团委将统一为团队实践成员购买保险,请务必在信息上报时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实践地联络:校团委将为实践小队发放介绍信。“扎根科技小院,身耕爱农强农”专项的实践地选择为定向申报,不设自主联系实践地的实践团队,申报团队需从定向实践地清单中选择实践地开展实践。定向实践地清单见附件2。定向实践地可承载小队数量有限,将在立项面试阶段择优录取,超出承载数量的小队将在面试期间沟通调剂。
3.学分认定:无需在教务系统选课,通过结项后校团委将统一上报学分名单至本科生院。
4.学术规范:相同的实践内容不得在“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和校团委其他四个专项间兼报。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原创、真实,如若抄袭、作假,一经查实则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结项和评奖评优资格。
联络人及联系方式:
邮箱:zhfentuanwei@163.com
电话:吴梦娇 010-62732490
于秋洁 010-62734288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15日